■ 讀經隨筆 – 羅馬書 8 : 18 - 25
【羅8 : 18】「我想,現在的苦楚若比起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就不足介意了。」
【現在的苦楚與將來的盼望】
★ 保羅提醒我們,雖然現今的生活可能充滿苦楚、挑戰或不公,但這些都是暫時的。與將來在基督裡的榮耀相比,現今的苦楚微不足道。這讓我們學會以永恆的眼光看待眼前的困境。
★ 現在所遭受的苦楚並非毫無意義,它提醒我們依靠神、學習堅忍與信心。當我們明白將來的榮耀遠超眼前的痛苦,心中便能生出盼望與勇氣,而不被現實打倒。
【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】
★「將來要顯於我們的榮耀」指的是信徒在基督裡的永恆盼望——不只是今生的苦楚和試煉會過去,更有將來與基督同享榮耀,生命完全更新,整個人——身體、靈魂與心智——都被神完全復原和更新。
★ 這榮耀超越我們眼前能看到或理解的苦楚,它包括:完全的喜樂、平安、復活的身體、與神同在的永恆關係,以及所有眼淚與痛苦的終結。
★ 因此,現今的痛苦雖真實,但相較於將來的榮耀,是暫時且微不足道的。每一次的困境和試煉,都能磨練我們的信心、塑造品格,使我們更能體會神的慈愛與同在。
★ 保羅用這句話鼓勵信徒,把焦點從短暫的困境移向永恆的榮耀,以此保持盼望、堅忍與感恩的心
【羅8 : 19】「受造之物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。」
【受造之物的期待】
★ 保羅提醒我們,不只是人類有盼望,全地萬物都在期待神兒女的顯現。這裡的「受造之物」指的是天地萬物,包括自然界和受造的生命,它們都承受了因罪而來的敗壞與限制。
★ 自亞當犯罪以來,整個受造界就被捆綁在「敗壞的奴役」之下(參創3章、羅 8 : 20 - 22)。萬物雖受造,但無法完全自由與榮耀,等待著神的計畫完全顯明。
★ 當神兒女得榮耀、生命完全更新時,整個受造界也將隨之得到釋放和恢復,回到神原本美好的設計。
【切望等候神的眾子顯出來】
★「切望」一詞帶出迫切的渴望,象徵萬物期待神兒女的完全更新與榮耀彰顯。當神的兒女得榮耀、生命完全更新時,整個受造界也將隨之得到釋放和恢復,回到神原本美好的設計。
★ 這節經文讓我們明白,信徒的得榮不只是個人的福分,也與整個受造界的恢復和盼望息息相關
【羅8 : 20】「因為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,不是自己願意,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。」
【受造之物服在虛空之下】
★ 這裡的「受造之物」延續前節的概念,指整個受造界,包括自然界與受造的生命。
★「服在虛空之下」描述的是萬物因罪的影響而受限、受苦、無法完全彰顯神原本的榮美。
【不是自己願意,乃是因那叫他如此的】
★ 受造之物並非自願被捆綁或遭受敗壞,它的束縛是外在力量的結果,顯示現今世界的不完美與等待救贖的狀態。受造之物本身並沒有選擇權,它無法自己決定要受限或不受限;它的順服是在神允許罪的進入以及世界暫時敗壞之下發生的,這顯示萬物暫時被束縛,但神仍在掌管一切。
★ 這不是受造物本身的選擇,而是「因那叫他如此的」——也就是神允許罪的結果進入世界,使萬物暫時受敗壞束縛。雖然看似限制,卻有其神學意義:萬物的受限彰顯了罪的後果,也預告了神最終救贖的計畫。
★ 這提醒我們,苦難與受限並非出於神的惡意,而是暫時的秩序。神有計畫將在末後完全恢復萬物,使它們回到原本榮美的狀態
(羅8 : 21),並使信徒與受造界一同分享祂的榮耀。
【羅8 : 21】「但受造 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,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。」
【受造之物仍然指望脫離敗壞的轄制】
★ 這節經文延續前節受造之物受束縛的描寫,但帶出盼望與未來的自由。
★「脫離敗壞的轄制」指受造界不再受罪和敗壞的影響,萬物終將恢復原本的榮美,回到神創造時的秩序。
【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】
★「得享神兒女自由的榮耀」指出,受造界的釋放與更新與信徒的榮耀密切相連。當信徒在基督裡得自由、生命完全更新、彰顯神的榮耀時,整個受造界也會隨之得釋放。這種榮耀不是暫時的,而是永恆的自由與恢復——萬物不再受罪惡、敗壞或衰敗的限制,而能完全顯出神原本的美善。
★ 換言之,信徒的救贖不僅改變個人的生命,也帶動整個受造界的更新。當神的兒女完全彰顯祂的榮耀時,天地萬物都將脫離敗壞的轄制,分享自由與榮耀,與神的旨意完全契合。
★ 這提醒我們,神的救贖計畫是全面的,包含人類與受造界的恢復。信徒的盼望不僅是個人的永恆生命,也延伸到整個受造界的更新與榮耀。
【羅8 : 22】「我們知道,一切受造之物一同歎息,勞苦,直到如今。」
★「一切受造之物」: 指整個受造界
- - 包括天地、自然界、動植物等一切神所造的萬物。這裡不包括人類,因為下一節保羅才提到「我們自己歎息」。受造界因人的墮落而被牽連,進入敗壞、枯朽的狀態。
★ 「一同歎息」: 表示受造界都在哀歎現今的痛苦與不完全。地受咒詛(創 3 : 17 - 18),自然界不再完美,死亡、疾病、災難成為普遍現象。這是對墮落世界現況的反應。
★ 「勞苦」: 原文有「生產的痛苦」的意思。這並非絕望的痛苦,而是帶着盼望的掙扎,像母親生產時的痛
- - 雖然痛楚,但終將迎來新生命。受造界正在「等待」那榮耀的更新與釋放。
★「直到如今」: 表示這種痛苦的狀態從人類墮落後一直持續到現在。歷世歷代以來,大自然仍在歎息,仍渴望恢復原本的榮美與秩序。
★ 此節指出,受造界的痛苦象徵整個世界仍在罪的轄制之下,但神的救贖計畫正在進行中。當神的兒女得榮耀、萬物得釋放時,這一切歎息與勞苦都要轉為喜樂與新造。
【羅8 : 23】「不但如此,就是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,也是自己心裡歎息,等候得着兒子的名分,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。」
★「不但如此」: 這句話承接前文,意思是 :「不僅受造之物在歎息,我們信徒也在歎息。」表明人與受造界一樣,都在現今的痛苦與未完成的救贖中掙扎,但信徒的歎息不同 -- 那是帶着盼望的歎息。
★「我們這有聖靈初結果子的」:「初結果子」表示「初熟的果子」,象徵我們已經領受了聖靈作為救恩的初步印證與保證 (弗1 : 13 – 14)。雖然聖靈已內住我們,使我們得着新生命,但這只是將來完全救贖的「預嚐」,真正的完全還未臨到。
★「也是自己心裡歎息」: 信徒雖已重生,仍活在充滿罪與敗壞的世界中,在靈裡渴望那完全得贖、再沒有痛苦與軟弱的日子。這歎息不是絕望的,而是因著愛神、渴慕完全的榮耀所發出的深切盼望。
★「等候得着兒子的名分」:「兒子的名分」指的是被神完全承認為祂榮耀兒子的地位與榮耀身分的彰顯。雖然我們已在靈裡成為神的兒女,但這名分要在身體得贖時完全顯明 (參羅 8 : 19)。
★「乃是我們的身體得贖」: 這是指信徒將來在基督再來時,身體復活、變化成榮耀的形狀 (腓3 : 21)。那時救恩將完全臨到,不僅靈得贖,連身體也得釋放,再無敗壞、疾病與死亡。
★ 此節揭示信徒雖已重生、得聖靈為印記,仍在今世軟弱與痛苦中歎息,盼望那完全榮耀的日子。聖靈是我們得贖的憑據,歎息是我們得榮的記號。當主再來時,我們整個人--靈、魂、體--都要在榮耀中得以完全,身體也要得贖,進入完全的救贖與自由。
【羅8 : 24】「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
;
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,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 ? 」
★「我們得救是在乎盼望」: 這句話指出:信徒的救恩雖已開始,卻尚未完全成就。「得救」在此不僅指靈裡重生,更包含將來的完全救贖與榮耀的實現,也就是身體得贖。「在乎盼望」表示我們現今活在信心與盼望之中,確信神的應許終必成就,即使尚未看見。
★「只是所見的盼望不是盼望」: 意思是:如果一件事已經看見、已經成就,就不再需要盼望 了。真正的盼望,是面對尚未成就的應許,仍憑信心等候。因此,信徒的盼望不是建立在「眼 見的現實」,而是建立在神話語的真實與信實。
★「誰還盼望他所見的呢 ?」這是一個反問句,用來強調盼望的本質。若已得著所盼望的,就不需再等候;但信徒的盼望,是對「將要來的榮耀」的堅定期待。這盼望激勵我們在現今的苦難中仍能忍耐、持守信心。
【羅8 : 25】「但我們若盼望那所不見的,就必忍耐等候。」
★「但我們若盼望」: 這句話承接羅8 : 24的教導
:
真正的盼望是針對尚未成就的應許。信徒不是盼望已經看見或已經擁有的事物,而是憑信心等候神的應許。這盼望建立在神的信實與話語之上,而非現實或環境。
★「那所不見的」: 這裡指的是將來完全的救恩,包括靈魂與身體的得贖與榮耀
(羅8 : 23)。這還沒有實現,所以我們看不見。正因為看不見,盼望才需要信心支撐。
★「就必忍耐等候」: 盼望不是被動的等待,而是一種持續忍耐、堅定信心的等待。信徒在現世的軟弱、試煉、敗壞中,仍能堅定持守,因為心裡確信,神終必成就祂的應許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