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讀經隨筆 – 羅馬書 7 : 14 - 20
【羅7 : 14】「我們原曉得律法是屬乎靈的,但我是屬乎肉體的,是已經賣給罪了。」
★「律法屬乎靈」: 律法是神聖、屬靈的標準,指引人行義、得生命。它本身聖潔、公義、良善,目的是引導人走在神的旨意裡。
★「我是屬乎肉體」: 保羅坦承自己仍受肉體軟弱捆綁,無法完全遵行律法。屬肉體的人容易受私慾與罪的挾制,顯示人的天然有限與敗壞。
★「已經賣給罪了」: 這句話強調罪的權勢與人無力自救的現實。即使律法屬靈,若人仍活在肉體中,罪依然掌權,使人無法靠自己稱義,突顯人對救恩的迫切需要。
【羅7 : 15】「因為我所做的,我自己不明白;我所願意的,我並不做;我所恨惡的,我倒去做。」
★ 保羅坦承自己的掙扎,心裡知道什麼是對的,但行為卻無法配合;想做善事,卻常失敗,反而做自己恨惡的事。
★ 這段揭示罪在肉體中的活力,人的意志雖想順服神,但罪會挑動人心,使行為偏離願望,顯示肉體與罪的衝突。
★ 保羅的自白提醒信徒,靠自己無法完全勝過罪,唯有靠基督的恩典和救恩,才能脫離罪的轄制,活出新的生命。
【羅7 : 16】「若我所做的,是我所不願意的,我就應承律法是善的。」
★ 當人行出自己不願意的事時,這反而證明律法本身是公義而良善的,它明確指出什麼是對的,什麼是錯的。
★ 問題不在律法,而在人的軟弱與肉體敗壞。即使知道律法的要求,人仍會違背,顯示人無法靠自己完全遵行律法。
★ 這種內心掙扎提醒我們,唯有依靠基督的恩典,並與祂連結,我們才能真正勝過罪,活出律法所顯明的善。
【羅7 : 17】「既是這樣,就不是我做的,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。」
★ 保羅強調,當我們做出違背心意的事時,真正的行為來源不是我們內在的真我,而是那住在裡頭、仍掌控人的罪。這揭示了罪在我們生命中的實際權勢。
★ 這說明人的本性仍然受罪的影響,即使心裡明白律法的要求和善惡的分別,肉體仍會順從罪的誘惑,做出錯的選擇。
★ 這種掙扎讓我們更深體會人的軟弱,也顯明了唯有依靠基督的恩典,並順服聖靈的引導,才能真正脫離罪的控制,活出律法所顯示的善。
【羅7 : 18】「我也知道在我裡頭,就是我肉體之中,沒有良善。」
★ 人的肉體 (外面的人) 裡沒有良善,即使心裡立志行善,也無法靠自己完全實行,顯示罪的權勢仍在掌控。
★ 裡面的人 (重生的靈) 有基督同在,充滿良善 ; 因此信徒真正的善來自內在與基督的聯合,而非僅靠肉體或自我努力。
★「立志為善由得我,只是行出來由不得我」提醒我們 : 面對肉體的軟弱,我們需要依靠基督的恩典與聖靈的能力,才能活出律法所喜悅的善行。
【羅7 : 19】「我所願意的善,我反不做;我所不願意的惡,我倒去做。」
★ 保羅描寫內心掙扎的現實,想行善卻失敗,想避免惡卻犯錯,凸顯人的兩難與罪性掌控。這說明,即使心裡知道對錯,仍會被罪的力量牽引,無法單靠自己勝過。唯有依靠基督的救恩與聖靈的幫助,信徒才能逐步克服罪,實踐律法所教導的善。
【羅7 : 20】「若我所做的,是我所不願意的,就不是我做的,乃是住在我裡頭的罪做的。」
★ 保羅指出,違背良心的行為,其實是罪在我們裡面作祟,而不是真正的自我所為。這揭示了罪的強大權勢,以及人本性無法單靠自己行善的限制。這也提醒信徒,唯有持續依靠基督的恩典,順服聖靈的工作,才能真正活出律法所指示的善行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