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2023年4月1日 星期六

聖經筆記 –苦路十四站

  聖經筆記  – 苦路十四站

「苦路」(Via Dolorosa) 源自拉丁文,意思是「受苦的道路」。這是紀念耶穌在耶路撒冷受難痛苦的一段路,路線從祂被判刑、背十字架步向各各他,到被釘十字架為止。

「苦路默想」最早出現於十二世紀,當時出現一種朝聖風潮,歐洲各國的信徒紛紛前往朝聖,用心尋找耶穌受苦的地點,實際走過耶穌曾走過的路,體會耶穌身心的煎熬。

★  十七世紀時,由方濟會士聖利安納 (St. Leonard of Port Maurice) 大力宣傳「苦路」的祈禱,並從比拉多衙門到各各他山的路程中安排了十四個站,這十四個站,內容來自口述傳說與聖經四福音書。

★  苦路位在狹小曲折的巷弄間,前段大部分位在穆斯林區,後段的聖墓教堂則在基督徒區。苦路與老城其他景點的最大分別,是小徑較斜及蜿蜒,石階路又不平坦,令人更易想像到耶穌背負十字架,登上各各他山,到刑場的苦況。

★  這條耶路撒冷舊城內約 500 公尺的街道,耶穌並非一人獨自走,路徑上充斥著吵雜喧鬧、看戲起鬨、事不關己的人,但耶穌身心受到的折磨,使這條路,盡是顯出無限孤寂。耶穌十架苦路所要強調的,不單是耶穌的受苦與死亡,同時也強調耶穌復活所帶來的盼望。

 第一站 : 彼拉多審判主耶穌

<經文> 約翰福音 18 : 29 – 38

 第二站 : 耶穌背起十字架

<經文> 約翰福音 19 : 16

 第三站 : 耶穌第一次跌倒

 第四站 : 耶穌往各各他途中遇見母親

 第五站 : 古利奈人西門被迫被迫協助耶穌背負十字架

<經文> 馬可福音15 : 21

 第六站 : 婦女維洛尼卡拿面巾為耶穌擦拭臉上的血和汗

 第七站 : 耶穌第二次不支而倒地

 第八站 : 耶穌安慰為祂哀哭的婦女

<經文> 路加福音 23 : 27 - 28

 第九站 : 耶穌第三次跌倒地

 第十站 : 耶穌被剝去衣裳

<經文> 馬可福音 1522 - 24

 第十一站 : 耶穌被釘十字架上

<經文> 翰福音 19 : 23 - 24

 第十二站 : 耶穌死在十字架上

<經文> 翰福音 19 : 28 - 30

 第十三站 : 耶穌的身體從十字架卸下

<經文> 翰福音 19 : 38

 第十四站 : 耶穌被埋葬在墳墓裡

<經文> 翰福音 19 : 39 - 42 



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