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2017年5月17日 星期三

讀經隨筆 – 羅馬書 5 : 12 - 14

 讀經隨筆 – 羅馬書 5 : 12 - 14

【羅5 : 12這就如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,死又是從罪來的,於是死就臨到眾人,因為眾人都犯了罪。

罪是從一人入了世界
 這裡的「罪」是單數,指亞當身上的罪性,也就是人內在偏離神、違背神的傾向,而不是單指一次具體的犯罪行為。
 如果要提到我們每個人具體的過犯,可以用「罪行」或「罪的行為」來說明,但這裡經文主要講的是罪性

「一人」指亞當,他的墮落將罪性帶入全人類,使每個人都受罪性影響,天然處於罪與死亡的權下。
「世界」指全人類,而非地球本身,強調罪性影響每個人,使人從生而有罪。

死又是從罪來的,於是死就臨到眾人

 死亡不是偶然或自然發生的現象,而是罪性帶來的結果。亞當的墮落,使罪性進入人類生 命,因此死亡也隨之臨到每個人。
 無論個人是否親自犯了亞當的罪行,人人都受死亡權勢的影響,彰顯罪性對全人類的掌控。
 這提醒我們,真正脫離死亡的權勢,必須依靠基督 - 新亞當 - 帶來的救贖與生命。

因為眾人都犯了罪

 這裡強調所有人都受亞當墮落帶來的罪性影響,因此每個人都天然地傾向犯罪。
 這並不是指每個人都犯了完全相同的具體罪行,而是說每個人都承受罪性所帶來的奴役與死亡權勢(參約八34)。
 因此,人類無法靠自身脫離罪的控制,唯有依靠基督新亞當才能得自由與生命。

【羅5 : 13沒有律法之先,罪已經在世上 ; 但沒有律法,罪也不算罪。

沒有律法之先,罪已經在世上

 這裡的「律法」指摩西律法。經文指出,在律法頒布之前,罪性已經存在於人類心中。也就是說,人不一定違犯律法才算犯罪,凡違背神旨意的行為都是罪。罪的結果就是死亡 (6 : 23)。因此,從亞當到摩西,死亡掌權,即使某些人沒有犯與亞當完全相同的罪行,也仍在死亡權勢之下。

但沒有律法罪也不算罪

 這不是表示所犯的罪不是罪,而是由於摩西律法尚未頒布,所犯的罪就不能按摩西律法來定罪刑罰。縱使摩西律法尚未頒布,人對所犯的罪不覺得是罪,但人還是有罪,因為人還是會死。這會死的原因,是由於死是從罪來的,於是死就臨到眾人,因為眾人都犯了罪。

 這句話不是說所犯的罪不算罪,而是因為摩西律法尚未頒布,所以罪行尚無法依律法定罪或受刑罰。雖然人當時可能不覺得自己有罪,但罪性依然存在,而死亡仍臨到所有人。死亡的來臨正是因罪而起,因而「死就臨到眾人,因為眾人都犯了罪」。

 簡單說,罪性先於律法,律法揭示罪行,讓人明白什麼是真正違背神旨意的行為。
 這也提醒我們,無論有無律法,人類都天然受罪性影響,因此我們需要倚靠基督的救恩來脫離罪性與死亡的權勢。

【羅5 : 14然而從亞當到摩西,死就作了王,連那些不與亞當犯一樣罪過的,也在他的權下。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。

然而從亞當到摩西,死就作了王

 這裡說明死亡掌權於全人類,自亞當墮落直到摩西律法頒布的時期,人人都在死亡的權勢之下。死亡不是偶然或自然現象,而是罪性的結果。
 即使某些人沒有犯與亞當完全相同的罪行,也仍受死亡支配,顯示罪性對整個人類的影響深遠。
 這提醒我們,死亡並非單純因我們自己做了某些錯事而來。換句話說,即使你沒有犯與亞當完全相同的罪行,你仍會面臨死亡。其原因在於,死亡的根源在於亞當墮落帶來的罪性,使全人類都受其影響,而不是每個人個別的行為造成的。

亞當乃是那以後要來之人的預像

 亞當象徵舊人類的開始與墮落,他的失敗導致罪性與死亡掌權於全人類。
「那以後要來之人」指的是基督,祂是末後的亞當 (林前15 : 45) ;「預像」意即預設的表徵。
 亞當如何作為舊造的元首和代表,他的墮落使全人類受罪性與死亡的影響;照樣,基督作為新造的元首和代表,將帶來救贖,使信靠祂的人得生命與自由。
 眾人因亞當一人而受影響而有罪與死亡,照樣,眾人也因基督一人而能領受救恩與永生。這裡強調「一人代表多人的原則」。亞當作為舊造的元首,他的墮落使罪性與死亡進入全人類 ; 相對地,基督作為新造的元首,祂的順服與救贖行動,使所有信靠祂的人被神稱義,並領受生命與永恆的福分。換言之,人類命運因代表者的作為而改變,亞當帶來敗壞,基督帶來恢復。

 相對地,基督作為新造的元首,祂的順服與救贖行動,使所有信靠祂的人被神稱義,並領受生命與永恆的福分

 這段經文提醒我們,亞當的歷史不只是過去的事件,而是神為救贖歷史所預設的圖像,顯明基督將要完成的救恩計畫。



 

 



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