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顯示具有 聖經教室 - 馬可福音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顯示具有 聖經教室 - 馬可福音 標籤的文章。 顯示所有文章

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

聖經教室 – 當悔改,信福音

 聖經教室 – 你們當悔改,信福音 !
<經文> 馬可福音 1 : 14 – 15
約翰下監以後,耶穌來到加利利,宣傳上帝的福音,說 :「日期滿了,上帝的國近了。你們當悔改,信福音 !
 聖經雖然沒有說「信而悔改」才能得救 ; 但是聖經卻給我們看見,人相信主耶穌,他就有 悔改的成分在裡面。所以說,真實的相信必定有悔改,因為悔改的心能生出相信來。
「當悔改,信福音」,這裡給我們看見,悔改在先,相信在後。可見,要信福音,就必須要有悔改。所以,有相信就證明有悔改 ; 有悔改就必定有相信。
  因此,一個真正信主的人必定先在神的面前悔改。如果只講信福音,卻不講悔改自己的罪,那不是真正的得救。





2017年6月6日 星期二

聖經教室 – 不過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,治好他們

 聖經教室 – 不過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,治好他們
<經文> 馬可福音 6 : 1 – 5
耶穌離開那裏,來到自己的家鄉  ; 門徒也跟從他。 2 到了安息日,他在會堂裏教訓人。眾人聽見,就甚希奇,說 :「這人從哪裏有這些事呢 ? 所賜給他的是甚麼智慧 ? 他手所做的是何等的異能呢 ?  3 這不是那木匠嗎 ? 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、約西、猶大、西門的長兄嗎 ? 他妹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裏嗎 ?」他們就厭棄他。 4 耶穌對他們說 :「大凡先知,除了本地、親屬、本家之外,沒有不被人尊敬的。」 5 耶穌就在那裏不得行甚麼異能,不過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,治好他們。 6 他也詫異他們不信,就往周圍鄉村教訓人去了。
 請留意,耶穌是不是因為不想在他的家鄉行異能,所以就按手在幾個病人身上,治好他們呢  ? 不是的。經文是說他不能行異能 (V5)。但在這裡給我們留下了一個疑問,耶穌不是有無可限量的聖靈在祂身上嗎 (約 3 : 34) ? 為何耶穌不得行甚麼異能呢
★   答案乃是在,他家鄉的人不信 (V6),他們不接受耶穌是神的兒子,看他只是木匠的兒子, 他們就厭棄他。耶穌自己也說 : 「大凡先知,除了本地、親屬、本家之外,沒有不被人尊敬的。」
 可見,恩膏的起伏可以因著接受的人的期盼 (信心) 而引起。關於這一點,我們可以從馬可福音 6 : 53 – 56  經文中得到驗證,耶穌來到革尼撒勒地方,一下船,眾人便將有病的人用褥子抬到那裏。
★   凡耶穌所到的地方,或村中,或城裏,或鄉間,他們都將病人放在街市上,在這裡也請留意,耶穌並沒有按手在他們身上,反而他們求耶穌容他們摸他的衣裳繸子 ; 凡摸著的人就都好了。
★   為什麼,在這兩段經文中,同樣面對的是耶穌,然而醫治的結果卻大大不相同呢 ? 關鍵點就在於人們的期盼與信心的程度。



2016年1月14日 星期四

聖經教室 – 彼得三次不認主是在雞叫一遍或是二遍以先呢 ?

 聖經教室彼得三次不認主是在雞叫一遍或是二遍以先呢 ?

<經文> 馬可福音 14 : 27

立時雞叫了第二遍。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 :「雞叫兩遍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」思想起來,就哭了。

<經文> 馬太福音 26 : 75

彼得想起耶穌所說的話 :「雞叫以先,你要三次不認我。」他就出去痛哭。

耶穌時代,猶大地由羅馬人治理,所用的是羅馬人的時間稱號,按羅馬人的習慣、將晚上分為四更  :  

晚上為第一更 -- 由黃昏至晚上九點。

半夜為第二更 -- 由晚上九點至半夜十二點。

雞叫為第三更 -- 由半夜十二點至早晨三點。

早晨為第四更 -- 由早晨三點至日出。

顯然,耶穌在馬可福音十三章三十五節便是這四更的名稱:所以,你們要警醒,因為你們不知道家主甚麼時候來,或晚上,或半夜,或雞叫,或早晨。

有了這樣的了解,馬可福音六章四十八節這裡說夜裡四更天」耶穌在海面上走。這裡的四更天就是指由早晨三點至日出之間。

有些聖經學者根據猶太儀禮法的規定,耶路撒冷是不准養雞的,因為雞喜歡啄食蟲類,且又喜歡到亂闖,污染極大,會使聖城污穢。另外,「雞叫」的希臘文有二個意思,一個是「雞叫」,另一個是「吹號」,是羅馬軍隊更換班次時吹號。因此,這裡的「雞叫」應是羅馬駐兵守更時所吹的號,即「雞叫號」。

「雞叫號」是在第三更吹奏的,這種雞叫號有預備號」和「正更號」。「預備號」是在半夜十二時至一時吹號,「正更號是在早上三時吹號。那馬可福音所說 : 雞叫兩遍以先,就是指在吹「正更號」之前,也就是其他福音書所說的雞叫 (雞叫) 以先是相同的意思

如此算來,彼得第一次不認主的時候,雞就叫了第一遍,這是預備號」吹號,大約是在半夜十二時至一時左右 (可 14 : 66 - 68) 。到他第三次不認主的時候,雞又叫了第二遍,這是正更號」吹號,大約是在大約是在早晨三點多鐘了 (可 14 : 70 - 72)






 

 


2015年8月29日 星期六

聖經教室 - 耶穌是否有二次趕過格拉森被鬼附的人裡的污鬼呢 ?

 聖經教室 – 耶穌是否有二次趕過格拉森被鬼附的人裡的污鬼呢
<經文> 馬可福音 5 : 7 – 8
大聲呼叫說:至高神的兒子耶穌,我與你有甚麼相干 ? 我指著神懇求你,不要叫我受苦。
8 是因耶穌曾吩咐牠說:污鬼阿,從這人身上出來罷。」
 在第八節經文裡的引述,並不是指耶穌以前曾遇到格拉森被鬼附的人,並且也曾趕過那
。此節經文乃是說,當耶穌遇到那位格拉森被鬼附的人時,在醫治時命令污鬼從這個人身上出去。然而,這個污鬼力量很大,牠起初並沒有聽從主的命令出去,且想要跟主對抗。 到最後,污鬼發現實在無法對抗主的權能,只好請求主允許牠進入豬群中。

2015年8月3日 星期一

聖經教室 – 為何作了各耳板,就可以不容他再奉養父母呢 ?

 聖經教室 – 為何作了各耳板,就可以不容他再奉養父母呢 ?
<經文> 馬可福音 7 : 11 – 13
你們倒說 :「人若對父母說 : 我所當奉給你的,已經作了各耳板」(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), 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。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,廢了神的道。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。
「各耳板」是希伯來文的音譯,是指人向神起誓要奉獻的財物。當某些東西一旦宣告為奉獻給神的禮物時,便不可以作任何他用。
 因此,有些猶太不孝的兒子們,把應用來供養父母的錢財奉獻給神,即使年老的父母有需要也不能動用。但是,這筆錢財並非用在聖殿的用途上。
 各耳板的誓詞,只不過是一個詐欺的手段,讓這些不孝的兒子們可以逃避律法中明定對父母應盡之責。
 孝敬父母是十條誡命關乎人際關係的第一條 (出 20 : 12) 。上帝對這條誡命的看重可以從 「咒罵父母的,必治死他」這一句話清楚看出來 (出 21 : 17)
 這一條誡命也是十誡中唯一帶應許的誡命。因為上帝應許說,那孝敬父母的,他的日子「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,得以長久」(出 20 : 12)
 然而,法利賽人和文士竟然訴諸舊約民數記 30 : 2「人若向耶和華起願,或起誓,要約束自己,就不可食言,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行。」以支持各耳板的的誓詞,但耶穌斷然否定用這一個聖經教訓 (不可違背誓言),來廢掉另一個聖經教訓 (要孝敬父母)
 就算在冒失宣誓的情況下,倘若以後有人後悔,有意收回這樣的宣佈,好讓他們可以繼續承擔奉養父母的責任,但法利賽人和文士們也會為了死守傳統與規條,不容許那人這麼做。結果,這個作法,只是注重律法字句的要求,而忽略律法的精義,廢了上帝的道





 聖經教室 – 為何作了各耳板,就可以不容他再奉養父母呢 ?
<經文> 馬可福音 7 : 11 – 13
11 你們倒說:「人若對父母說:我所當奉給你的,已經作了各耳板」(各耳板就是供獻的意思)12 以後你們就不容他再奉養父母。13 這就是你們承接遺傳,廢了神的道。你們還做許多這樣的事。
「各耳板」是希伯來文的音譯,是指人向神起誓要奉獻的財物。當某些東西一旦宣告為奉獻給神的禮物時,便不可以作任何他用。因此,有些猶太不孝的兒子們,把應用來供養父母的錢財奉獻給神,即使年老的父母有需要也不能動用。但是,這筆錢財並非用在聖殿的用途上。各耳板的誓詞,只不過是一個詐欺的手段,讓這些不孝的兒子們可以逃避律法中明定對父母應盡之責。
 孝敬父母是十條誡命關乎人際關係的第一條 (出 20 : 12) 。上帝對這條誡命的看重可以從「咒罵父母的,必治死他」這一句話清楚看出來 (出 21 : 17)。這一條誡命也是十誡中唯一帶應許的誡命。因為上帝應許說,那孝敬父母的,他的日子「在耶和華你上帝所賜你的地上,得以長久」(出 20 : 12)。然而,法利賽人和文士竟然訴諸舊約民數記 30 : 2「人若向耶和華起願,或起誓,要約束自己,就不可食言,必要按口中所出的一切話行。」以支持各耳板的誓詞,但耶穌斷然否定用這一個聖經教訓(不可違背誓言),來廢掉另一個聖經教訓(要孝敬父母)。就算在冒失宣誓的情況下,倘若以後有人後悔,有意收回這樣的宣佈,好讓他們可以繼
續承擔奉養父母的責任,法利賽人和文士們也會為了死守傳統與規條,不容許那人這麼做。
結果,這個作法,只是注重律法字句的要求,而忽略律法的精義,廢了上帝的道



2015年5月20日 星期三

聖經教室 – 洗禮可以叫人得救嗎 ?

 聖經教室 – 洗禮可以叫人得救嗎 ?

<經文> 馬可福音 16 : 16

信而受洗的,必然得救 ; 不信的,必被定罪。

我們得救,不是因為受了洗,而是藉著相信基督耶穌而得的 (弗 2 : 8)。從耶穌對那個與祂一同釘十字架的犯人所說的話中,我們可以知道未受洗的人也能得救 (路 23 : 43)

在新約聖經裡,受洗跟死和埋葬有關,卻與重生無關 (羅 6 : 3 - 4 )。那麼,本節聖經為何說 :信而受洗的,必然得救;不信的,必被定罪。」呢 ?

「信而受洗的」的「而」字,在本文的意思是將下面的 (受洗) 與上面的字 () 構成一整體,亦即上下二字是同一義,所以「而」字應譯作「就是」。

因此,在此處,其義乃是 : 信的人就是受洗的人,受洗的人也是信的人,兩者不分,洗是信的憑據、證明、彰顯。信是內在的,而洗是外在的,洗將人的信表露出來,因為不信的人不會受洗。故下文不信的,必被定罪」,就不用加「不信的不洗的,必被定罪」了。

另外,使徒行傳在見證初期教會時,信徒的信與洗多是同時 (2 : 41 / 8 : 38 / 10 : 48 / 16 : 31 - 33)這種情形,從五旬節聖靈降臨那天開始便是如此。因此,對初期教會來說,信而不洗的情形是很難想像的。

這就說明,信使人得救,洗證明此人擁有得救,非說洗禮使人得救,而定罪是與不信有關,與不受洗是無關的。

綜觀四福音,我們發現,主耶穌也從未說明洗禮叫人得救,反而祂多次強調信心的重要,並宣布「你的信救了你」。 







2014年6月22日 星期日

聖經教室 – 耶穌為什麼要咒詛無花果樹 ?

   聖經教室 耶穌為什麼要咒詛無花果樹 ?

<經文> 馬可福音 11 : 12 – 14

第二天,他們從伯大尼出來,耶穌餓了。遠遠地看見一棵無花果樹,樹上有葉子,就往那裡去,或者在樹上可以找著甚麼。到了樹下,竟找不著甚麼,不過有葉子,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。耶穌就對樹說 :「從今以後,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。」他的門徒也聽見了。

安息日開始之時,耶穌到了伯大尼,並在那裡度過安息日。第二日來到伯法其,耶穌在眾人的讚美聲中進入了耶路撒冷,然後把兌換銀錢的人從聖殿裡趕了出去。之後又回到伯大尼過了一夜。

第二天早上回耶路撒冷城的時候,祂餓了。祂看見路邊有一棵無花果樹,就上前去,卻發現樹上除了葉子什麼也沒有。然後祂對這棵樹說 :「從今以後,永沒有人吃你的果子。」那棵樹立刻就枯萎了。

耶穌在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,卻要有果子,而且還因沒有看到果子就要咒詛無花果樹,耶穌此舉是否不講道理 ? 為了要明白耶穌為什麼要咒詛無花果樹 ? 我們必須要先明白巴勒斯坦的無花果樹生長的習慣與季節。

首先,我們來探討無花果是否因為外觀只看得到果實,而看不到花朵,所以才名為「無花果」呢 ? 其實無花果是有花的,它的花就藏在果實內部 ! 意思就是,它的花朵生於中空的花托之中,所以我們吃到無花果裡面一絲一絲甜甜的其實是它的花蕊 !

至於無花果樹生長的習慣,無花果樹在巴勒斯坦雖然有幾種不同的品種,但無論是哪一種品種,其特點之一就是「果子比葉子先長,或是果子和葉子一起生長」。

無花果樹在長葉子之前會先露出小顆顆像是櫻桃的果子,然後葉子再慢慢長出來。當葉子長到一個程度時,葉子落下後,無花果的果子就會完全都露出來。因為無花果樹的果子與樹葉同時成長,或果子比葉子先成長,所以從葉子有多大、多茂密來看,就可以知道果子已經長多大了。

再來,關於無花果樹生長的季節是一年會有兩次的收成。第一次是在 5 ~ 月的時候,也稱為「早熟的無花果」。第二次的「晚熟」期則發生在夏季末或秋天,是在 8 ~ 10 月之間。這時候是果實最成熟、是最好吃的時候。由於果子的數量會較多並且質量也更好,所以通常是收無花果的時候。

當耶穌經過無花果樹時,是猶太人過逾越節的時分。逾越節是尼散月 14 日,相當於陽曆 3 - 4月左右。這個時期的無花果樹應該有嫩果掛在樹上,但還未到收成的季節,所以聖經準確地記載說 :「因為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」

馬可在此強調「不是收無花果的時候」表示時間是還未到 5 ~ 月的採收季節。所以這棵無花果樹絕對不會是經過 5 ~ 月的採摘時期而果子被採收走的。而耶穌經過這顆無花果樹時,此時當是 3 ~ 月時期,而又在遠方就可以看到樹上有葉子,可見葉子是長的很茂盛,應該是可以找到「初熟」的果子的。然而耶穌卻找不著果子。因此,馬可在這裡特別強調「不過有葉子

這棵樹雖滿樹葉子,卻沒有果子,顯然有問題。換言之,這是一棵無用的廢樹,難怪耶穌說 :「從今以後沒有人吃你的果子 !」這是一個事實,是這棵無花果樹本身的問題,耶穌的話只是把事實說出來,沒有什麼不合情理的地方。耶穌看見它既是廢樹,在那裡白佔地土,所以才咒詛它。

這棵花果樹象徵以色列民族 (耶 24 : 2 - 8 )這棵無花果樹有葉子但沒有果子,而以色列正像這個樣子,空有聖殿,它光鮮亮麗的建築內充斥著搶劫、假冒為善和沒有生命的儀式。而這選民國對神僅有宗教禮儀條文的遵守,卻沒有心靈誠實的敬拜,便無悔改的果子,如同「只有葉子,沒有果實」。

主耶穌對這棵花果樹的咒詛是一個象徵性的行動,是審判的宣吿。特要預言表明審判猶太國的結局。主耶穌這話,果然在歷史上應驗了。主後七十年,耶路撒冷城被毀 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