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讀經隨筆 – 羅馬書 12 : 9 – 18
【羅12 : 9 - 10】「愛人不可虛假。惡,要厭惡 ; 善,要親近。 愛弟兄,要彼此親熱 ;
恭敬人,要彼此推讓。」
★ 這裡的「愛」指的不是表面或虛假的,而是真實的愛。保羅提醒信徒,不只是拒絕罪惡,更要積極地實踐良善,並在群體中彼此親近、彼此尊重。
★ 真誠的愛需要行動,而不是只有口頭上的關心。當我們厭惡惡事、親近善事,就能實際表現出真誠的愛。
★ 在群體中,「彼此親熱」意味著要把弟兄姊妹看作家人般對待
; 「彼此推讓」則提醒我們,不要爭名奪利,而是願意謙卑,尊重別人。
【羅12 : 11】「殷勤,不可懶惰;要心裏火熱,常常服事主。」
★ 這裡提醒信徒,服事主不是偶爾或隨意的,而是要有恒心、認真、有熱忱。懶惰和敷衍不能與基督徒的生活態度相符。
★「心裡火熱」表示對主的愛和熱情要從內心發出,而不是只做表面功夫。真正的服事是源自對神的渴慕和順服。
【羅12 : 12】「在指望中要喜樂;在患難中要忍耐;禱告要恆切。」
★ 這節經文提醒我們,信徒的生命態度應該不受外在環境控制。無論順境或逆境,都要在神的應許中保持喜樂,在困難中學會忍耐,並且持續禱告。
★ 日常生活中,我們可能遇到工作、學業或人際上的挑戰。這節經文教導我們,不因困境氣餒,也不因順利驕傲,而是以喜樂的心面對生活,忍耐考驗,同時靠禱告尋求神的幫助與帶領。
【羅12 : 13】「聖徒缺乏,要幫補 ;
客,要一味地款待。」
★「聖徒缺乏,要幫補」: 指信徒之間若有人生活上有需要,要主動幫助、分享資源 ;「幫補」原文意思是「分給、供應」,表示慷慨的分享,不是勉強。
★「客,要一味地款待」:「客」是指陌生人或旅客,也包括初代教會中傳道的人或逃難的信徒 ;「一味地」表示持續不斷、真誠熱情,而不是只偶爾為之。
【羅12 : 14】「 逼迫你們的,要給他們祝福 ; 只要祝福,不可咒詛。」
★「逼迫你們的,要給他們祝福」: 面對逼迫,不是以牙還牙,而是用祝福回應。這樣的態度反映基督的愛與饒恕。
★「只要祝福,不可咒詛」: 強調信徒要單單選擇祝福,不容許心懷怨恨或咒詛。表明基督徒的反應要超越人的本性,彰顯神的生命。
【羅12 : 15】「 與喜樂的人要同樂
; 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。」
★「與喜樂的人要同樂」: 看見別人蒙福或成功,要一同歡喜,而不是嫉妒或冷漠。表明真正的愛能分享他人的快樂。
★「與哀哭的人要同哭」: 當弟兄姊妹遭遇憂傷或困難,要陪伴、同理,並給予支持。不只是口頭安慰,更是帶著同情心進入對方的處境。
【羅12 : 16】「要彼此同心 ;
不要志氣高大,倒要俯就卑微的人。不要自以為聰明。」
★「要彼此同心」: 信徒之間要和睦合一,不要彼此分爭或排斥。表明在基督裡要有同樣的心志,彼此接納。
★「不要志氣高大」: 不要心高氣傲,把自己看得太重要。謙卑是維繫合一與相愛的基礎。
★「倒要俯就卑微的人」: 要親近、關懷地位卑微或被忽視的人,而不是只與有地位、有影響力的人來往。這是基督徒愛心的具體表現。
★「不要自以為聰明」: 不要驕傲自恃,覺得自己比別人更有智慧。真正的智慧來自敬畏神與彼此學習。
【羅12 : 17】「不要以惡報惡 ;
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。」
★「不要以惡報惡」: 面對別人的惡行或傷害,不要用同樣的方式報復。這提醒我們以善勝惡, 保持內心清潔和平安。
★「眾人以為美的事,要留心去做」: 對外行事要注重正直、合宜的行為,努力做正確、合乎良心的事。這表明信徒要積極追求善,而不是僅僅避免惡。
【羅12 : 18】「若是能行,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。」
★「若是能行」: 承認並非所有人都願意和平相處,但我們要先檢視自己,看看能否努力維持和睦。
★「總要盡力與眾人和睦」: 無論對方態度如何,信徒都要盡自己所能,追求和平與合一。這是一種積極、負責任的態度,而非被動忍讓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