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2022年8月10日 星期三

讀經隨筆 – 馬太福音 22 : 1 – 14

  讀經隨筆 馬太福音   22 : 1 – 14

太   22 : 1耶穌又用比喻對他們說 :

 此節「又」字表明這個比喻是繼續前章的兩個比喻有關連,而且是互相補充的,都是為針對當時拒絕主耶穌的猶太人和宗教領袖而設。主耶穌用這三個比喻來宣示祂的權柄和將來的審判。

兒子的比喻- 論民間的領袖和宗教領袖不如稅吏和娼妓的蒙恩。

兇惡園戶的比喻- 論猶太人在歷史上對神僕人的迫害。

娶親的比喻- 論猶太人拒絕王的邀請外邦人赴席而不穿禮服的的結局。

【太   22 : 2天國好比一個王,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。

「為他兒子擺設娶親的筵席」: 按古代中東地方的風俗,娶親的筵席是在新郎家中舉行   ; 關於婚禮本身,是由新郎的父母負責的。

 然是國王家裡的婚宴,對於被邀請參加的人而言,應該是一件光榮的事。照理說,受邀的人應該非常的慎重,且會及早準備,包括要穿的衣服,以便好赴筵席。

 這比喻裡的「王」指父神 ;「他兒子」指神的愛子主耶穌基督 ;娶親」表明在新約時代,神要為基督娶教會作祂新婦 (參弗   5 : 22 – 32) ;筵席就是神為全人類預備的救恩。

    【太   22 : 3就打發僕人去,請那些被召的人來赴席;他們卻不肯來。

 按照猶太人的習俗,在婚筵的請帖上不會註明日期、時間,要等到一切都準備就緒了,主人才會派人通知客人們前來赴席。在這個比喻中,王早已將請帖送給了「那些被召的」,等到喜筵都齊備,王就差遣僕人去邀請他們來赴席,結果「他們卻不肯來」。

 裡的邀請是這比喻中的第一次的邀請,這裏的「僕人」是指基督在世時又親自並差派十二門徒和七十個門徒出去,邀請猶太人來赴救恩的筵席,向他們宣告上帝的國近了,你們當悔改,信福音。但他們卻因為頑梗不化,就不肯接受恩典的選召。

【太   22 : 4王又打發別的僕人說 :「你們告訴那被召的人,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,牛和肥畜已經宰了,各樣都齊備,請你們來赴席。」

 此節表示王對拒絕參加婚宴的人,並沒有立即發怒或不滿。他再次派另一批僕人去邀請。這次派的僕人帶著王的信息,說明不但筵席已經預備好了,且是公牛和肥畜已經宰了,各樣都齊備,可看出筵席的菜是非常豐富,希望用這方式來打動他們的心。

 此節也表示這救恩的筵席是神為人預備,人不須預備什麼。喜筵是王預備好一切,比喻神為人預備的救恩,不用人加上什麼。人所以得救,完全出於神的恩典。

 這裡的邀請是第二次的邀請,而王又打發「別的僕人」,這裡的「僕人」乃是指新約時代中第二批被神差遣的僕人,也就是包括使徒保羅在內的使徒和信徒們。

「我的筵席已經預備好了,牛和肥畜已經宰了,各樣都齊備,請你們來赴席。」這說明主耶穌已為世人流血捨命,完成了贖罪大功,帶來了全備的救贖的洪恩,並且在五旬節聖靈的澆灌下,門徒們首先將這救恩的喜訊向猶太人傳揚。

【太   22 : 5 - 6那些人不理就走了 ; 一個到自己田裏去 ; 一個作買賣去 ; 其餘的拿住僕人,凌辱他們,把他們殺了。

 這裡可看出這些受邀請的對象,確實是對王的筵席毫不理會、斷然拒絕。因此才會有一個到田裡 ; 一個作買賣去。

 另外一等人則是指那些積極反對主福音的人,他們之中多半是為猶太教的遺傳熱心,因此逼迫、殺害主的僕人

 說明猶太全國大多數的人不但繼續拒絕了主的救恩,而且還逼迫和殺害主的門徒。他們首先用石頭打死了司提反 (徒   7 : 58 - 60),接著又藉希律王的手殺害了使徒雅各 (徒   12 : 1 - 2)

【太   22 : 7王就大怒,發兵除滅那些兇手,燒燬他們的城。

 娶親的比喻」可分作兩段講述。第一節至第七節為首段講述,這裡講述王怎樣打發人去請被召的人來赴席,都被拒絕。不但如此,還凌辱凌辱他們,把他們殺了。就大怒,發兵除滅那些兇手,燒燬他們的城。

王就大怒: 因為人輕視王恩召的盛意,正如神是輕慢不得的,人不可對神不虔不敬 !

發兵除滅兇手: 指神會容許藉著戰爭的災禍,管教敵擋神的百姓。在歷史上,神多次把悖逆神的以色列人交在敵人的手裏 (亞述、巴比倫、羅馬) 受戰爭的懲治和管教。

    燒燬他們的城: 本節預言日後神審判猶太人與耶路撒冷被毀的情形。我們要明白,馬太在寫這本福音書的時候,約在主後八十至九十年之間,照此看來,這就該是指公元七十年主藉羅馬人的兵毀滅聖城聖殿,屠殺無數的猶太人,所剩下的餘民被擄到世界各國,被人拋來拋去,有兩千年之久,直到一九四八年五月十四日,才回歸復國,重建他們的國家。

【太   22 : 8 - 9於是對僕人說 :喜筵已經齊備,只是所召的人不配。所以你們要往岔路口上去,凡遇見的,都召來赴席。

 上文第一節至第七節為首段講述,而第八節至第十四節則為第二段講述,這裡講述王既廢棄了先前被請的人,那些預備好的豐富筵席怎麼處理呢 ? 於是對僕人說 :「喜筵已經齊 備,只是所召的人不配。所以你們往岔路口上去,凡遇見的,都召來赴席。」結果就召來了一大批人,善與惡的都一樣的被召。原來給神看為配的以色列人,因為不珍惜自己有配的資格,結果配的資格被取消了。

 這是第三次的邀請,當耶路撒冷毀滅之後,神就從猶太人轉向外邦世界。因著猶太人棄絕福音,他們就不配享受這救恩 (徒 13 : 46)。這裏的外邦世界由岔路口所表徵,所以福音的傳揚就轉向外邦人 (11 : 11)

【太  22 : 10那些僕人就出去到大路上,凡遇見的,不論善惡都召聚了來,筵席上就坐滿了客。

 指召請的對象包括所有的人,不分好人或壞人,只要肯來就可。在此說明了一件事 : 恩不是出於行為,乃是本乎恩典 (參弗   2 : 8 - 9),因此有機會進入天國的筵席,有機會得到救恩的人,不是根據其善惡來決定,而是由是否願意回應上帝的邀請來決定。

 原來那些不配的外邦人,因為神格外的安排,越過了他們本身的所是,都給邀請來赴席,使原來不配的成為配。這個「不配」與「配」的資格轉換就是恩典。不是根據人的所是,乃是根據神的恩典,這就是外邦人得以先享用天國豐富的根據。

【太   22 : 11王進來觀看賓客,見那裏有一個沒有穿禮服的。

 當時這些賓客都是直接從路上邀請來赴席的,因此不可能穿著禮服,惟一合理的解釋,便是主人有為所有的客人準備了婚宴用的禮服。那個客人既然應邀赴宴,卻不肯穿主人所預備的禮服,這對主人是相當沒有禮貌的。

【太   22 : 12就對他說 :朋友,你到這裏來,怎麼不穿禮服呢 ?那人無言可答。

 這句話表示著這個人知道自己的錯誤,因此王質問他為什麼沒有穿禮服時,他無話可說,可見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,就是要穿禮服才能參加婚

 所以這恩典的資格就是在王所預備的禮服,這禮服不是赴席者自備,而是主人預備的。因為這些人是從岔路口請來的,另外,王責備那人為何不穿禮服時,那人無言可答 ; 比較有可能的是,他認為自己原來的衣服夠體面,就把主人準備的禮服偷偷的脫去了。可見不管是什麼人,善的也好,惡的也好,穿上了禮服就是配。

【太   22 : 13於是王對使喚的人說 :捆起他的手腳來,把他丟在外邊的黑暗裏 ; 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。」

 在賓客中有一個不穿禮服的,他也在享用豐盛的筵席,結果被捆起來,丟在外邊黑暗裡,因為他沒有穿禮服。「禮服」就是配與不配的關鍵。

 什麼是「禮服」呢 ?「禮服」就是基督的義 (弗   4 : 24)。到神面前來的人必須有義,人的義就像污穢的衣服,在神眼中沒有價值,因此人不能憑自己的義到神那裡。神就預備基督作我們的義袍,叫我們穿上基督,所以人要脫舊換新,穿上新人,披戴基督,才能蒙神悅納。

 在這比喻裏,不是坐席的人算是得救,是有份享受筵席的才算是得救,沒有穿禮服的縱然受到邀請仍會被挑出來。這個比喻顯明了主再來時,會有一次分別的審判,天使要出來將只有外表沒有真正信仰的人分別出來 (參太13 : 41 / 49),故天使也就是此節的「使喚的人」。

 在這裡,我們可以得知,按著次序,救恩是先臨到猶太人,再來是外邦人,但不管是猶太人或是外邦人,一律都要穿上禮服才能有份享受筵席,並沒有分別 (羅   1 : 16 – 17)

「丟在外邊黑暗裡」: 時猶太人的婚宴是在夜間舉行,屋裡燈火通明,屋外自然也就是在黑暗裏。故那未穿禮服的是指未得救的人,換言之,乃是指掛名的基督徒,他們並沒有真正悔改相信得救。他們與基督無分無關,當主再時,其結果就是沉淪,最終被「丟在外邊的黑暗裡,在那裡必要哀哭切齒了。」

【太   22 : 14因為被召的人多,選上的人少。

「被召的人多」: 這是指被邀請的人多,就是指那不肯赴席和沒有穿禮服的那人所代表,這些人代表很多人。他們之所以無份於的王的筵席,是因為不肯赴席和沒有穿禮服。

 因此,「被召」在這比喻中並不代表得救。在首段的比喻 (1 – 7) 是指被邀的猶太人多,但接受邀請的卻不多,而第二段比喻 (8 - 13) 是指不靠主的恩典而自以為義的人。這些人雖有機會聽福音,卻無分於神的國。

 但「選上的人少」,是甚麼意思呢 ? 請注意這句話,不是「被選上」的人少,而是「選上」的人少。這是指那些被邀請的人,有些人選上救恩這條路 ; 他們選上過聖潔生活方式   ; 他們選上走這條窄路。

 所以,整個比喻講述兩種在天國外圍的人會被除滅 : 一是拒絕赴席的猶太人,二是赴席而不穿禮服的自以為義的外邦人。



 

 

 

 

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