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聖經教室 – 耶穌是否不欲上十字架而死 ?
<經文> 希伯來書 5 : 7
「基督在肉體的時候,既大聲哀哭,流淚禱告,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,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。」
★ 這句話是指主在客西馬尼園,禱告時的痛苦掙扎,按路加福音 22 : 44 節的記載 :「耶穌極其傷痛,禱告更加懇切,汗珠如大血點滴在地上。」因為祂禱告時汗珠如血滴般落下,說明祂經過內心深處的強烈掙扎。在福音書中主除了客西馬尼園的經歷以外,在他處實未有像這裡所說的那樣大聲、哀哭、流淚、懇切求「免死」之禱告。
★「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」,這裡的主是指父神 ;「救他免死」,主耶穌不是確實在十字架死去,況且主耶穌屢次向祂的門徒預告祂將要在耶路撒冷受死 (太 17 : 22 – 23 ; 20 : 28) ,並且祂一路定意向耶路撒冷而去 (路 9 : 51),甚至當人們警告祂說希律想要殺祂時,祂仍然前行 (路13 : 31 - 33),可見祂不是因怕死而求免死,何來此禱告蒙了應允 ?
★ 按「免死」原文的「免」字可作「出於」,「脫離」解釋,故有些解經家認為這句話是指主求父神使祂從死裡復活的意思。但是這裡的「免死」不會指主復活說的,因主早已知道自己第三天復活 (太16 : 21 – 23,17 : 9、22 – 23,20 : 17 - 19),決不至懷疑神不會使祂復活,以致如此懇切向神祈求。
★ 有些解經家則是從「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」來解釋,因為主耶穌確曾求神「倘若可行,叫這杯離開我」故祂所求的乃是要證實那「杯」是出於神的旨意。根據在馬太福 26 : 39 節的記載,「祂就稍往前走,俯伏在地,禱告說:『我父阿,倘若可行,求你叫這杯離開我 ; 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。』」基督在這裡的祈禱分為兩個階段 :
【首部分是有條件的】
「我父阿,倘若可行,求你叫這杯離開我。」。
【次部分是絕對的】
「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,只要照你的意思。」
★ 另外根據約翰福音 12 : 27 – 28 節的記載,耶穌也作了類似的祈禱 :「我現在心裡憂愁,我說甚麼才好呢 ? 父啊,救我脫離這時候 ; 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。父啊,願你榮耀你的名 !」當時就有聲音從天上來,說 :「我已經榮耀了我的名,還要再榮耀。」
★ 在這段經文,我們得知,面對即將來臨的危機,祂本能地禱告說 :「父啊!救我脫離這時候。」然而祂隨即說 :「但我原是為這時候來的。父啊 ! 願你榮耀你的名。」
★ 因此,在希伯來書 5 : 7 節的禱告與馬太福音 26 : 39 節兩方面的禱告是互相相應的 :
● 希伯來書 5 : 7「基督在肉體的時候,既大聲哀哭,流淚禱告,懇求那能救他免死的主」對應著馬太福音 26 : 39「我父阿,倘若可行,求你叫這杯離開我。」
● 希伯來書 5 : 7「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」則對應著馬太福音 26 : 39「只要成就你的意思」。
★ 所以這裡的「就因他的虔誠蒙了應允」不是指應允免死,而是由於祂一旦清楚了那「杯」就是神惟一的旨意,對神的敬畏,祂沒有堅持自己的意思,而是求神按祂的旨意而行,祂就說「我父所給我的那杯,我豈可不喝呢 ?」(約18 : 11) 祂順服了父神的旨意,藉著十字架的死為人類成就救贖,而蒙了神的應允。
0 意見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