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讀經隨筆 – 約翰福音 13 : 1 – 20
【約13 : 1】「逾越節以前,耶穌知道自己離世歸父的時候到了。他既然愛世間屬自己的人,就 愛他們到底。」
「逾越節以前」
★ 指的是逾越節即將到來的時間點,逾越節在猶太曆的尼散月 14 日黃昏開始,這一天是猶太人 重要的節日,紀念神從埃及拯救他們的偉大作為。
★ 這也是指耶穌與門徒即將一起吃最後的晚餐的時間,這正是接近逾越節的前一天 (白天),而逾越節的筵席和儀式尚未開始,會在當晚黃昏過後正式開始。
【約13 : 2】「當晚餐進行的時候,魔鬼已經把賣耶穌的意思激動了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。」
「當晚餐進行的時候」
★ 這裡的「晚餐進行」指的正是逾越節的晚餐已經開始,即黃昏過後的晚餐,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最後的晚餐。這和《馬太福音》26 : 19 - 20、《馬可福音》14 : 16 - 18、以及《路加福音》22 : 13 - 14中的描述是一致的。
「魔鬼已將賣耶穌的意思,放在西門的兒子加略人猶大心裡」
★
這是指猶大在此刻以前,就已經存心出賣主耶穌 (路22 : 3 - 6)。
【約 13 : 3】「耶穌知道父已經把萬有交在祂手中,並且知道自己是從神出來的,又要回到神那裡。」
★ 這節經文強調的是耶穌在洗腳之前,祂清楚知道自己擁有來自父神的完全權柄,並且深知自己是從神來的,並將要歸回神那裡。這裡說明了洗門徒的腳的兩個原因。
【約 13 : 4
- 5】「就離席站起來,脫了衣服,拿一條手巾束腰,隨後把水倒在盆裡,就洗門徒的腳,並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乾。」
★ 在古代,猶太人通常穿簡單的拖鞋或涼鞋,因此長時間走在灰塵和泥土中,腳容易變髒。進入家中時,為了避免灰塵帶入室內,人們會脫鞋並洗腳。如果家中有僕人,會由他們負責為主人和客人洗腳。這是一項極為卑微的工作,通常只有最低等的奴隸才會承擔。
★ 在這樣的背景下,耶穌選擇了做這件最卑微的事情,來向門徒示範真正的謙卑服侍。祂明明是萬有的主,卻選擇為門徒洗腳,這不僅是清潔腳部,也是對門徒靈性潔淨的象徵。
【約13 : 6
-7 】挨到西門‧彼得,彼得對他說 :「主啊,你洗我的腳嗎 ?」 耶穌回答說 : 「我所做的,你如今不知道,後來必明白。」
「主啊,你洗我的腳嗎 ?」
★ 彼得對耶穌洗腳感到震驚,因為這通常是奴隸才會做的工作。耶穌作為他的主,卻選擇做這麼卑微的事,這讓彼得無法理解。他心裡可能在想,這怎麼可能是主該做的事
?
「我所做的,你如今不知道,後來必明白」
★ 耶穌預示,當祂完成了十字架的工作,復活並升天後,門徒將會透過聖靈的啟示,真正理解這一行為的屬靈深意。洗腳不僅是身體上的清潔,更是對心靈的潔淨、對服侍他人、謙卑的教導,以及如何維持與神的關係。
【約13 : 8】彼得說 :「你永不可洗我的腳 !」耶穌說 :「我若不洗你,你就與我無分了。」
「我若不洗你,你就與我無分了」
★ 當耶穌說「我若不洗你,你就與我無分了」時,祂並不是在說彼得失去了救恩,而是指彼得無法維持與祂的靈性交通。這裡的「無分」更多是強調關係的親密程度和靈性上的聯結。
★ 耶穌的洗腳行為象徵著神在基督裡對我們的潔淨,不僅是一次性得救的潔淨,而是我們在與 神的日常交通中,需要不斷地接受祂的潔淨和更新。這是每個基督徒持續與神保持親密關係的過程。
★ 因此,這裡的「洗」不能按字義解,須按靈意解。若這洗是指真正的洗腳,那麼有分於主的只不過是當時的門徒了。
【約13 : 9】西門彼得說 :「主啊,不但我的腳,連手和頭也要洗。」
★ 彼得以為耶穌在說的是一種全身潔淨,他認為如果耶穌說洗腳必須要接受,那麼不僅腳,連 手和頭也應該都要被洗乾淨。這樣的回答表明彼得的反應是根據字面上的理解,而不是耶穌的靈性教導。
【約13 : 10
- 11】耶穌說 :「凡洗過澡的人,只要把腳一洗,全身就乾淨了。你們是乾淨的,然而不都是乾淨的。」耶穌原知道要賣他的是誰,所以說 :「你們不都是乾淨的。」
「凡洗過澡的人」
★ 這裡的「洗澡」象徵重生時的洗滌 (約3 : 5 ) ; 信徒的罪行在重生時已被主的寶血所清洗,故「洗過澡的人」指因信主而蒙神赦罪的人,亦即已經得救蒙重生的人。
「只要把腳一洗」
★ 洗腳象徵日常生活中的潔淨 : 在這裡,洗腳代表基督徒在日常生活中,與世界的接觸常常會使我們沾染罪污,這需要通過神的話語和悔改來進行潔淨。雖然基督徒在信主時已經得救,成為潔淨的人,但在日常生活中還會因為接觸世俗而需要不斷清潔,這正是需要「洗腳」的原因。
「然而不都是乾淨的」
★ 耶穌這句話是針對猶大的。猶大雖然在表面上與耶穌同行,並且接受了洗腳的儀式,但他從未真正地信靠耶穌。他雖然是門徒之一,並且在三年內跟隨耶穌,但他內心的動機並不純正,並且從未真正經歷過「洗澡」—— 即重生的潔淨。耶穌知道他即將出賣祂,這使得猶大無法被視為完全潔淨,儘管他在外表上是耶穌的跟隨者。
★ 這段經文強調了信仰中的兩個層面 : 一次性的救贖和持續的成聖。信徒在得救後,雖然得到了潔淨,但在日常生活中仍然需要靠神的話語和悔改來保持潔淨與聖潔。
【約13 : 12 - 14】「耶穌洗完了他們的腳,就穿上衣服,又坐下,對他們說 :「我向你們所做的,你們明白嗎 ? 你們稱呼我夫子,稱呼我主,你們說的不錯,我本來是。 我是你們的主,你們的夫子,尚且洗你們的腳,你們也當彼此洗腳。
★ 耶穌通過洗腳這一簡單而卑微的行為,向門徒展示了謙卑服侍的真正意義。祂既是主,又是夫子,但祂卻選擇做最卑微的事,這提醒門徒和我們,作為基督徒,無論我們的身份多高,都應該以謙卑的心去服侍他人。
【約13 : 15】「我給你們作了榜樣,叫你們照着我向你們所做的去做。」
★ 耶穌清楚告訴門徒,祂所做的洗腳行為不是單純的儀式,而是要作為榜樣。祂示範的是謙卑的服侍,這是祂希望門徒跟隨的態度。耶穌以行動教導他們,服侍別人並不取決於身份,而是基於愛和謙卑。
★ 祂不僅是希望門徒看到並理解這個行為,更要求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付諸實踐。這是基督徒生活的一部分,並且是一個持續的呼召,去效法耶穌的謙卑和服侍他人的精神。
【約13 : 16】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僕人不能大於主人,差人也不能大於差他的人。」
★ 主耶穌吩咐門徒效法祂謙卑事奉的榜樣,並在14節中提到,耶穌是我們的主,我們便是祂的僕人。那麼,誰是差遣者,誰是奉差遣的人呢?約翰已經給出了答案:「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,就是接待我;接待我,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。」(約13:20)
★ 在這裡,我們可以看出,主耶穌差遣我們去為祂的國度工作,祂是差遣者,我們是奉差遣的人。因此,這句話告訴我們,即使是作為主人的耶穌也如此謙卑服事他人,那麼作為僕人的我們,理應更加謙卑地服事他人。如果我們不這樣做,豈不是在無意中抬高自己,超過了我們的主人嗎
?
【約13 : 17】「你們既知道這事,若是去行就有福了。」
★ 這句話強調了知識與行動之間的關係。耶穌告訴門徒,僅僅知道祂所教導的事情是不夠的,真正的賜福來自於將這些教導付諸實行。知識應該轉化為行動,並且透過實踐來經歷神的賜福。
★ 這句話也提醒我們,作為基督徒,學習耶穌的教導是重要的,但更重要的是將這些教導活出來。當我們順服神的話語並付諸行動時,我們不僅能夠經歷到神的賜福,還能成為祂愛與力量的管道,影響周圍的人。
【約13 : 18】我這話不是指着你們眾人說的,我知道我所揀選的是誰。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,說 :「同我吃飯的人用腳踢我。」
「我這話不是指着你們眾人說的」
★ 這裡的「我這話」
是指第十七節中提到的「若是去行就有福了」。
★「不是指着你們眾人」的意思是,耶穌並非對所有在場的人說這話,而是指那些真正會去行祂所教導的門徒。
★ 這句話暗示,猶大並不包括在內,因為他不會遵行耶穌的教導,也無法領受這份賜福。耶穌知道猶大的心意,祂知道猶大的選擇和未來的背叛,因此這句話特別強調了猶大不在這福氣的範圍內。
「現在要應驗經上的話,說 : 同我喫飯的人,用腳踢我」
★ 這裡耶穌引用了詩篇 41 : 9 的預言,指出其中的背叛將會在祂身邊發生。
★ 在當時的文化中,與他人一同吃飯是一個非常親密的行為,代表著共享關係和深厚的聯繫。 因此,耶穌用這個詞語來強調,那些與祂共進晚餐、一起共享這段親密時光的人,將成為祂的背叛者。
★「用腳踢」是一種象徵性的說法,代表背叛或對對方的傷害。這種行為表明,對於曾經共享親密關係的人,卻會在背後做出傷害或對抗的行為。猶大的背叛正是這種「用腳踢」的具體表 現,表達了極度的背叛與無情。
【約13 : 19】
「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,我要先告訴你們,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可以信我是基督。」
「如今事情還沒有成就,我要先告訴你們」
★ 指的是耶穌即將面對的背叛、被捕、受審和受難等事件,這些事情尚未發生。耶穌在此提醒門徒,雖然一切未來的計劃還未完全實現,但祂已經在向他們啟示。
★ 耶穌在這裡是提前告訴門徒,讓他們在將來面對這些事件時不會感到困惑或迷茫。
「叫你們到事情成就的時候,可以信我是基督」
★ 是指當門徒看到耶穌預告的事情都成就時,他們的信心將更加堅固,並確認耶穌正是他們所 期待的彌賽亞。
★ 耶穌在此給門徒一個信心的根據,當事情發生時,他們不會懷疑祂的身份,反而會在困難和 疑惑中堅定信念,知道耶穌確實是神所差來的基督。
【約13 : 20】
「我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們,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,就是接待我 ; 接待我,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。」
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」
★ 耶穌這樣的開場語「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」,是強調祂所說的話非常重要,並且是可信的。這表明耶穌的話語不僅是對門徒的教導,也是帶有神聖權威的真理。
「有人接待我所差遣的,就是接待我」
★「接待我所差遣的」是指那些接納耶穌所差派來的門徒 (即使者)。耶穌差遣門徒進行事工,無論是傳道還是服侍,接納他們的人,實際上是在接納耶穌自己。
★ 這表明,當信徒接受那些神所差遣的門徒時,他們不僅是接納一個使者,而是接納了使者背後的神,也就是耶穌基督。
「接待我,就是接待那差遣我的」
★ 這裡耶穌進一步闡明,接待耶穌的人,實際上是接待那差遣祂的天父。這顯示出耶穌與天父之間的密切關係,耶穌的使命和行動完全是由天父所授權和指派的。
★ 這同時也表明,信徒對耶穌的接待,實際上是對神的接納。耶穌作為天父的使者,祂的使命是讓人與天父建立關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