■ 讀經隨筆 – 羅馬書 10 : 9 – 21
【羅10 : 9】「你若口裡認耶穌為主,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裏復活,就必得救。」
★「口裡認耶穌為主,心裡信神叫他從死裏復活」: 保羅說明稱義與得救的方式,信心和口裡承認要結合。心裡相信耶穌的復活是真實的,口裡承認耶穌是主。
★ 這裡的「口裡認、心裡信」不是外在形式或儀式,而是內心真信並願意表達出來,是對基督的信心與順服的真實表現。
★「就必得救」: 救恩的應許是確定的,只要有真實的信心與口裡承認,不靠行為,只靠信心接受基督。
【羅10 : 10】「因為,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,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。」
★「人心裡相信就可以稱義」:「稱義」是指在神面前被看為義,不是靠行為,而是內心真實信靠耶穌基督,這種信心是生命的核心,是神與人和好的基礎。心裡相信,是在神面前相信神藉著叫耶穌從死裡復活而立祂為基督、為救主。
★「口裡承認就可以得救」:「承認」是將心裡的信心用口表達出來,公開承認耶穌是主。得救包括從罪中得釋放、生命更新,這是信心的外在實際體現。口裡承認,是在人面前承認眾人所藐視、所棄絕的耶穌是萬有的主。
★ 此句乃是說明信心與承認的意義,這兩者乃是我們稱義和得救的條件,「稱義」是得救的地位和原因 ;「得救」是稱義的結果。
【羅10 : 11】「 經上說 :『凡信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。』」
★「經上說」: 這裡引用的經文出自以賽亞書 28 : 16,羅馬書 9 : 33 也曾引用過同一經文。「經上說」表示信心得救有聖經依據,不是保羅單方面的教導。
★「不至於羞愧」: 這裡的「羞愧」指失去尊嚴、被定罪或驚慌失措。信耶穌的人因神的稱義而得尊榮和平安。因此,當我們遇到試探、失敗或挫折時,記得信靠耶穌,就不會真正蒙羞。信心帶來的安穩,是稱義與得救的自然結果。
【羅10 : 12】「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,因為眾人同有一位主 ; 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 人。」
★「猶太人和希臘人並沒有分別」: 這裡強調神的救恩不是限定於特定民族,而是向所有人開 放,無論背景、種族或身份。
★「他也厚待一切求告他的人」: 表示神對每個真心呼求祂的人都滿有恩慈與憐憫,不論你是誰,只要向祂求告,都能得到祂的恩典和救恩。
【羅10 : 13】「因為凡求告主名的就必得救。」
★ 這節經文清楚表明,救恩的條件很單純
: 凡真心呼求耶穌為主的人,不論身份、背景或過去如何,都可以得到救恩。「求告」不是僅指口裡喊叫,而是內心真誠向神尋求、信靠祂。這也呼應了前面的經文,強調信心與口裡承認是對所有人都有效的,神的恩典向所有人開放。
【羅10 : 14】「 然而,人未曾信他,怎能求他呢 ? 未曾聽見他,怎能信他呢 ? 沒有傳道的,怎能聽見呢 ? 」
★「 然而,人未曾信他,怎能求他呢 ?」這指出信心是得救的前提,若不相信,就不可能真正向神呼求。
★「未曾聽見他,怎能信他呢 ?」信心需要聽見福音作為基礎,人不認識耶穌,就無法相信。
★「沒有傳道的,怎能聽見呢 ?」這說明傳福音的重要性,傳講神的話使人有機會聽見、信靠、得救。
【羅10 : 15】「若沒有奉差遣,怎能傳道呢 ? 如經上所記 :『報福音、傳喜信的人,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 ! 』」
★「若沒有奉差遣,怎能傳道呢 ? 」傳福音不是出於人的熱情,而是出於神的呼召與差派。神主動差遣人去傳講救恩,使人有機會聽見、相信並得救。
★「如經上所記」: 下面的話是保羅按意義引自賽 52 : 7。
★「報福音、傳喜信的人,他們的腳蹤何等佳美」: 引用以賽亞書 52 : 7,象徵那些帶來平安與喜訊的人。他們願意為神奔走,把福音傳到各處,在神眼中是極其美好的。
【羅10 : 16】「只是人沒有都聽從福音,因為以賽亞說:『主啊,我們所傳的有誰信呢
? 』」
★ 雖然福音的信息已被傳開,但並非所有人都願意相信或順服。保羅指出,以色列人中許多人拒絕了福音,正應驗了以賽亞的預言。
★「聽見」不等於「相信」; 神的話臨到人時,仍需要人以信心回應。真正的信心是從願意順服神的心生出來的。
【羅10 : 17】「可見,信道是從聽道來的,聽道是從基督的話來的。」
★「基督的話」是福音的信息 : 指神藉著基督所啟示的救恩真理,也就是關於祂的生、死、復活與救贖的道。
★ 信心從聽見這話而產生 : 信心不是憑空出現,而是當人聽見基督的真理與救恩的信息時,心被聖靈感動,激發出信靠與順服的回應。
★ 信道以基督為中心 : 唯有聽見並明白關於基督的話,才能產生真實的信心與救恩
;
離開基督,就沒有真正的信道。
【羅10 : 18】「但我說,人沒有聽見嗎 ? 誠然聽見了。他們的聲音傳遍天下 ; 他們的言語傳到地極。」
★ 保羅引用詩篇 19 : 4,原是諸天為神的榮耀作見證,如今轉用來指傳福音者的聲音。福音的信息已廣傳全地,沒有人能以「未曾聽見」為藉口。
★ 不信的人並非沒有機會聽見,而是拒絕相信。這節經文證明外邦人也聽見了福音,猶太人更不能推諉,因為救恩的信息正是從他們中間傳出的。
【羅10 : 19】「我再說,以色列人不知道嗎 ? 先有摩西說 :『我要用那不成子民的惹動你們的憤恨 ; 我要用那無知的民觸動你們的怒氣。』」
★ 保羅引用申命記 32 : 21,指出神早已預告以色列人會因外邦人的信而心生忌妒與不滿。神的計畫包括使用外邦人的信心來激發以色列人的覺醒。
★ 這提醒以色列人,救恩不僅是猶太人的專利。當不成子民的外邦人相信神的應許時,猶太人若不悔改,也會面臨挑戰與責備。
【羅10 : 20】「又有以賽亞放膽說 :『沒有尋找我的,我叫他們遇見
; 沒有訪問我的,我向他們顯現。』」
★ 保羅引用以賽亞書 65 : 1,強調神不等待人先來尋祂,而是主動向那些沒有尋找祂的人顯現。救恩不是靠人自己先努力,而是完全出於神的恩典。
★ 這節指出外邦人也有機會遇見神,得救不是看你是哪個家族,也不是因為你有什麼宗教傳統,而是完全靠神的恩典和啟示。
【羅10 : 21】「至於以色列人,他說 :『我整天伸手招呼那悖逆頂嘴的百姓。』」
★ 保羅引用以賽亞書 65 : 2,強調神整天伸手召喚悖逆的以色列人。即便他們悖逆頂嘴、不願回轉,神仍不放棄,顯示祂對人的耐心、憐憫與長久的愛。這也提醒我們,神的救恩是持續開放的,人隨時都有回應的機會。
★ 即便以色列百姓悖逆頂嘴、抗拒神的旨意,神仍持續伸手呼召他們回轉。祂的目的是要引導他們回到救恩的道路,使他們明白悔改的重要性,並有機會經歷祂的憐憫與祝福。這顯示神對悖逆者的耐心和長久的愛,也提醒我們神對每個人的呼召都是持續的,隨時可回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