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s

2025年10月14日 星期二

讀經隨筆 – 羅馬書 9 : 25 – 33

  讀經隨筆 – 羅馬書 9 : 25 – 33      

【羅9 : 25 - 26】「就像神在何西阿書上說 :『那本來不是我子民的,我要稱為 我的子民” ; 本來不是蒙愛的,我要稱為 蒙愛的。』從前在甚麼地方對他們說 :『你們不是我的子民,將來就在那裏稱他們為 永生神的兒子。』」

「就像神在何西阿書上說」: 下面的話是按意思引自何2 : 23,而非逐字照搬。何西阿的預言原本是指以色列人的靈性復興 : 當時以色列人偏離神,追求偶像與罪惡,神藉何西阿呼召他們悔改。神應許,即使他們曾經不屬於祂,若回轉悔改,祂仍會將他們重新稱為「我的子民」,恢復與祂的關係,彰顯祂的忠信與恩典。

保羅引用這段經文時,把這個原則延伸到外邦人,說明神的救恩不只局限於以色列,也包括那些原本不屬祂的人,彰顯神恩典的普遍性與主權。

【羅9 : 27 - 28以賽亞指着以色列人喊着說 :以色列人雖多如海沙,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 ; 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,叫他的話都成全,速速地完結。

「以賽亞指著以色列人喊著說」: 保羅這裡引用的是以賽亞書10 : 22 - 23,原意是指出以色列雖然數目繁多,但真正蒙神恩惠、屬神的人只是少數的「餘數」。

「得救的不過是剩下的餘數」: 強調神的憐憫與揀選,神沒有完全丟棄以色列,祂仍保留一部分忠心順服的人作為「餘民」,彰顯祂的公義與慈愛。

「因為主要在世上施行他的話,叫他的話都成全」: 指出神有祂的計畫與主權,祂必定使祂的話語成就、預言得以完全應驗。

這段經文提醒我們,救恩在神的主權之下,祂有權決定如何保留「餘民」彰顯祂的智慧與慈愛。雖然以色列眾多,但真正蒙恩者是按神的計畫被保留的,這也顯示神的救恩與揀選是智慧、公義和慈愛並行的。

【羅9 : 29】「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 :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,我們早已像所多

瑪、蛾摩拉的樣子了。』

「又如以賽亞先前說過」: 下面的話引自賽1 : 9

「若不是萬軍之主給我們存留餘種」: 強調神的主權與憐憫。即使以色列整體在悖逆中,神仍保留一部分忠心順服的人作為「餘民」,使祂的救恩計畫不致完全失敗。

「我們早已像所多瑪、蛾摩拉的樣子了」: 指出若沒有神的保留與拯救,整個以色列就會完全滅亡,如同所多瑪、蛾摩拉一樣,顯示神的憐憫與拯救是恩典而非理所當然。

這提醒信徒,神不僅有主權掌管審判,也以祂的慈愛和憐憫保留祂的子民,使救恩計畫得以成就。信徒應感恩並信靠祂的智慧與公義。

【羅9 : 30 – 31】「這樣,我們可說甚麼呢 ? 那本來不追求義的外邦人反得了義,就是因信而得的義。但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,反得不着律法的義。

「外邦人反得了義」: 指出那些原本不靠律法的人,藉着信心接受神的恩典,反而得着義。強調救恩不在於出身或遵守律法,而在於對神的信心。

「以色列人追求律法的義,反得不着律法的義」: 雖然以色列人有律法作指引,卻若單靠行律法自以為義,卻無法真正達到神所要求的義。強調律法本身不能賜人救恩。

人的得救和稱義完全是出於對神的信心,而不是靠遵守律法或行為。神的計畫超越民族或背景,信心是蒙恩的關鍵。無論是猶太人還是外邦人,只要憑信心接受神的恩典,都能成為義人。

【羅9 : 32】「這是甚麼緣故呢 ? 是因為他們不憑着信心求,只憑着行為求 ; 他們正跌在那絆腳石上。

 外邦人原本沒有律法,也沒有刻意追求義,但當他們聽見福音、相信基督時,就因信被神稱為義。表明神的義是藉着「信」臨到,不在乎民族、背景或行為。

 以色列人雖然熱心追求義,卻試圖靠遵守律法來達成。他們不願用信心接受基督的救恩,反而把自己的行為當作得義的條件,因此失去了神所賜的真義。他們在「行為」上努力,卻在「信心」上失敗。

【羅9 : 33】「就如經上所記 :『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,跌人的磐石;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。』」

就如經上所記 : 在《以賽亞書》8 : 13 – 15 中,先知警告以色列 ; 亞述的入侵將如洪水般橫掃全地。但在這危難中,神親自應許要成為祂子民的避難所與磐石。信靠祂的人可得穩固與平安 ; 不信祂、倚靠世上權勢的人,卻會被這磐石絆倒、跌傷。

我在錫安放一塊絆腳的石頭,跌人的磐石:「錫安」代表神的選民與救恩的中心。神主動設立這塊「石頭」,顯示救恩出於神的安排,而非人的尋找。人若拒絕神的道路,就必在這磐石上跌倒。

信靠他的人必不至於羞愧: 信靠基督的人,最終不會被拒絕或失望,因為神必信守祂的應許。「羞愧」象徵被棄絕或失敗 ;「不羞愧」表示被神接納、得榮耀與穩固的盼望。

★   保羅引用這段經文,是要指出 : 猶太人拒絕了神所立的「磐石」-- 基督 ; 他們企圖靠律法稱義,結果在救恩上反而「絆倒」。外邦人卻因信接受了這磐石,得以站立穩固。

 因此,這塊「石頭」同時是 : 對信靠者而言:穩固的根基與避難所 ; 對不信者而言:絆腳的障礙與審判的象徵。這顯示神的同一位救主 -- 基督,會成為兩種人截然不同的結局。



 

 

0 意見:

張貼留言